最新消息:沃森生物“穷而思变”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铃 2024年夏天,在交出六年来最不理想的财报后,疫苗巨头沃森生物(300142.SZ)开启系列变革。
7月9日,沃森生物公告,总裁姜润生于7月8日辞职,将聘任原营销总监姚伟为总裁。
半个月前,沃森生物刚刚完成大的组织架构调整。6月24日,沃森生物公告,面对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将原本相互独立的研发板块和市场板块调整为六大事业部(BU)。
在对内调整之外,沃森生物自4月起和多位合作者“分手”,放弃包括4款新冠疫苗在内的多款疫苗——近两年,新冠疫苗一直被市场视为沃森生物的累赘。
2023年以来,这家明星疫苗公司承受不小的经营压力。2023年12月,姜润生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由于市场波动、消费乏力、经济增长放缓,沃森生物有外部压力和内部困难。
2023年,沃森生物营收41亿元,同比降19%,归母净利润4.2亿元,同比降42%。连续六年的超两位数增长结束了。
沃森生物的股价也一路走跌,从2021年8月的1200亿元市值跌至如今不到200亿元市值,三年间市值蒸发千亿元。
“变是内部的需求,也是我们发现自己没跟上时代,或者说有些问题了,才会来变的。”沃森生物中层管理人士李巍告诉经济观察报,“变革是要下决心的,我的感受是公司下了很大的决心在变。”
有预谋的换帅
67岁的姜润生是学院派出身,曾任昆明医科大学校长,主要研究卫生改革与卫生资源配置利用,退休后到沃森生物工作。
姜润生自2016年起担任沃森生物总裁,原定任期至2025年10月。沃森生物称,这一变动是基于新时期的战略发展目标及组织架构,为实现其“专业化、年轻化、国际化、沃森化”干部队伍的建设目标。和姜润生先后辞职的,还有沃森生物人力资源总监公孙青、副总裁章建康,他们的原定任期均至2025年10月。
姚伟比姜润生小15岁,是营销出身,在疫苗行业一线工作近三十年。进入沃森生物前,他历任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副总经理,2016年起,他任沃森生物营销总监,全面负责市场营销。
对人事上的大调整,李巍并不意外:“我们内部都觉得很正常,企业是要生存的,生存的核心一定是从销售来的,产品卖出去才能生存。”
医疗战略咨询公司 LatitudeHealth创始人赵衡向经济观察报分析,人事上的调整意味着内部权力板块重新调整。沃森生物管线上的疫苗卖得都不太好,在业绩下滑的态势下,须加大销售力度。
疫苗专家陶黎纳告诉经济观察报,换帅的一种可能是,原总裁对销售策略的限制可能比较多,一线人员“发挥”空间比较小。营销总监升任总裁后,在营销上或许会有更多选择。不过,这也可能涉及合规问题。
姜润生的离开和沃森生物近期的组织架构调整直接相关。沃森生物证券事务代表告诉经济观察报,该公司为求“年轻化”做组织架构调整,人员变动是为适应新组织架构。
在沃森生物调整前的组织架构中,研发板块和市场板块相互独立,且没有进一步细分,这不利于业务部门间的沟通和提升效率。调整后的组织架构为事业部制,分出国内营销BU、国际营销BU、细菌疫苗BU、重组蛋白BU、mRNA疫苗BU、新业务BU等六大业务单元,这更利于一体化管理。此外,沃森生物还将市场板块细分为国内和国际市场。
沃森生物表示,内部架构调整细分有利于选拔聘任国际和国内市场专业营销人才和管理层,由专业管理者带领专业团队精确市场定位,也有利于绩效考核目标的制定。
沃森生物的组织结构调整已酝酿许久。据其战略规划与组织变革方案的参与者华清智库披露,6月7日,沃森生物变革研究小组举行了变革研讨方案终审会,会上,沃森生物董事长李云春号召全体员工“深刻反思,主动拥抱变革”。变革研究小组共8个,其中一个为研产销供效率提升小组,在这场会上,该小组对如何打通各环节间的衔接,提升研产销供链条的运作效率提出了具体措施。
华清智库披露的相关图片还显示,沃森生物的战略蓝图中包括产品规划达成、价值链效率提升、国内营销优势扩大、全球市场突破四大关键任务。
李巍告诉经济观察报,沃森生物在不断进行战略调整,以前的组织架构没分那么细,是集团公司的模式。最近可能发现旧管理模式难跟上快速变化的行业形势,事业部模式也是在模仿同行的管理经验。各事业部有更多的权力和责任,更清晰的权责有利于在各自板块做出成果,同时在内部形成竞争,提升效率。
抛弃新冠疫苗“鸡肋”
6月25日,沃森生物终止了与艾博生物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和带状疱疹mRNA疫苗的合作。
2024年4月以来,沃森生物已终止5款疫苗的研发及合作,其中4款为新冠疫苗。除前述两款外,还有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重组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疫苗(CHO细胞)、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黑猩猩腺病毒载体)。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沃森生物就重金押注新冠疫苗,通过与多方合作,共布局5款产品。不过,直到2023年,这5款新冠疫苗中仅有2款产品被纳入过紧急使用,且商业化销售收入微乎其微。目前,沃森生物的新冠疫苗只剩与蓝鹊生物合作的项目。
停掉几项合作后,外界有不少质疑声。李巍透露,和艾博生物的合作早就有了一些问题,只是还没到结束合作的时间节点。
在公众层面,新冠疫苗免费接种政策正在结束。7月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家医院通知,称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情防控组有关文件精神,自7月15日起将新冠病毒疫苗调整为自费接种。转发这一通知的还有四川、福建等地的多家医院。
赵衡分析,自费后,民众的接种意愿不高,疫苗销量会进一步下滑。沃森生物砍掉管线可能基于经济效益的考量,及时叫停很难带来新增长的投入,转向其他潜力品种。保留与蓝鹊生物的合作,或是希望给市场留下一些想象空间。
李巍透露,沃森生物继续与蓝鹊生物合作,也是希望对不断变化的毒株保持跟进。虽然新冠向着症状越来越轻的方向发展,但倘若病毒致死率再变高,疫苗的预防作用又会凸显出来。
2020年—2023年,沃森生物研发投入分别为3.2亿元、7.5亿元、10.5亿元、9.1亿元,合计超30亿元。作为对比,自2010年上市至2019年,沃森生物研发投入共计不到20亿元。沃森生物虽然没有单独列出在新冠疫苗上的投入,但从公开披露的数据来看,其在新冠疫苗上的投入已超10亿元。
在外界持续已久的质疑声中,沃森生物正在迷途而返。不过,在终止与艾博生物的合作时,沃森生物同时强调,将持续对mRNA技术平台进行布局。
困境求变
无论是终止合作项目,还是调整组织架构、人事,都和沃森生物近期不容乐观的业绩相关。
沃森生物是全球首家同时拥有13价肺炎结合疫苗和二价HPV疫苗生产上市的企业,此外还有脑膜炎系列疫苗、百白破疫苗、Hib疫苗,产品布局优势让沃森生物在2017年后营收连续六年超两位数增长。
但在2023年,沃森生物交出了一份不理想的财报:营收41亿元,同比降19%,归母净利润4.2亿元,同比降42%。除海外地区营收微涨1.46%之外,国内各区域的营收出现了6%—34%的下滑。2024年一季度,沃森生物的营收及净利润进一步下滑,营收同比降28%,归母净利润同比降九成。
13价肺炎结合疫苗、二价HPV疫苗是沃森生物的两款主力产品。2023年,前者的批签发量下滑4.4%,后者销售量也未达预期。
沃森生物披露,13价肺炎结合疫苗销量下滑和新生儿数量下降关系密切。陶黎纳分析,沃森生物的营收大盘在婴幼儿疫苗,人口负增长下,这类疫苗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
HPV疫苗竞争的激烈度不遑多让。2023年以来,进口九价HPV疫苗扩龄后进口数量大幅增加,沃森生物又与万泰生物(603392.SH)打起价格战,这令其处于内忧外困的局面。2024年3月,万泰生物以86元/支的价格中标一项疫苗采购项目,将国产HPV疫苗的价格引入百元时代。
在赵衡看来,沃森生物多款新冠疫苗的研发未能成功转化,业绩持续承压,急需新品种拉动增长。若九价HPV疫苗较早获批,有望成为该公司的优势单品并带来新的增长,其他产品则有待观望。
九价HPV疫苗扩龄后已不再一针难求,陶黎纳说,手上有钱且接种意愿强烈的群体会陆续接种,国产厂家入局后,要让接种意愿不够强的人选择打疫苗,只能降价。他估计,国产九价HPV疫苗单针定价会在千元内,和默沙东(MRK.NYSE)四价HPV疫苗在同一档位。
2024年4月,万泰生物九价HPV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揭盲且结果符合预期,在这个新战场先行了一步。陶黎纳分析,九价HPV疫苗不大可能被政府纳入免费采购范围,厂家需在自费市场竞争,这考验铺货能力和与地方疾控部门的关系,在这方面,有多款疫苗上市的沃森生物会更具优势。
沃森生物一位高管向经济观察报介绍,相比智飞生物(300122.SZ)这样销售实力更强、走“贸工技”路线的疫苗企业,走“技工贸”路线的沃森生物更追求在研发、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上布局。
系列变革后,营销出身的姚伟是否会让沃森生物的发展模式有所转变?李巍认为不会,“在疫苗行业,还是要自己做强、做大,才能有机会胜出”。
沃森生物在年报中说,其上市产品均非独家品种,传统疫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将不利于其扩大产品市场占有率和提高售价。对此,沃森生物会加快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进度,在国内拓展市场,在海外加快产品注册和出口。“大环境变了,生存条件就不一样了,我们是主动迎变。我觉得能在这种困境、逆境中有求变的勇气,沃森生物就不会是一家平凡的公司了,至少我们比别人想到得更早。”李巍说。
(应受访人要求,李巍系化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 07-13
- 07-13
- 07-13
- 07-13
- 07-13
- 07-13
- 07-13
- 07-13
最新文章
- 07-13
- 07-13
- 07-13
- 07-13
- 07-13
- 07-13
- 07-13
- 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