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要闻 > 宝藏问答 >

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

2025-11-27 16:50:32

问题描述:

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跪求好心人,别让我孤军奋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7 16:50:32

前倨后恭的成语故事】“前倨后恭”是一个用来形容人态度前后反差极大的成语,最早出自《史记·苏秦列传》。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不仅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变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权势与地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一、成语释义

前倨后恭:指一个人先前态度傲慢(倨),后来变得恭敬(恭)。常用来形容人因地位或利益变化而改变态度的行为。

二、成语来源

该成语最早见于《史记·苏秦列传》,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纵横家苏秦的故事。苏秦早年落魄,外出游说各国,但屡遭冷遇。后来他发奋读书,最终成功游说六国合纵抗秦,成为显赫一时的政治家。

在一次回乡时,他的家人对他态度截然不同。起初,家人对他冷眼相待,甚至不愿与他同桌吃饭;但当他功成名就后,家人却对他恭敬有加,甚至巴结讨好。

三、故事总结

项目 内容
成语 前倨后恭
出处 《史记·苏秦列传》
意思 先傲慢后恭敬,形容态度前后不一
故事主角 苏秦
背景 战国时期,苏秦从落魄到显贵
故事内容 苏秦落魄时被家人轻视,得志后家人态度转变
启示 揭示了人性中趋炎附势的一面,也反映了社会地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四、现实意义

“前倨后恭”不仅是古代社会现象的写照,在现代社会中同样存在。人们往往因为对方的身份、地位或利益关系而改变态度。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做人应保持真诚,不应因外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本心。

五、相关延伸

- 类似成语: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攀龙附凤

- 反义词:始终如一、刚正不阿、不卑不亢

通过“前倨后恭”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无奈。它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们在面对权力和利益时的真实面貌。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