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号国家公祭日纪念什么呀】每年的12月13日,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纪念日——国家公祭日。这一天,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期间,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三十多万同胞。这一事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段沉重而悲痛的记忆,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铭记的历史教训。
为了更好地理解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和背景,以下是一份简要总结与信息表格,帮助大家更清晰地了解这一纪念日的相关内容。
一、
12月13日被定为“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缅怀在南京大屠杀中失去生命的无辜百姓,同时也警示后人勿忘历史、珍惜和平。自2014年起,中国正式设立国家公祭日,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包括升旗仪式、默哀、献花等,以表达对死难者的深切哀悼。
这一纪念日不仅具有历史教育意义,也体现了国家对历史真相的尊重和对和平的追求。通过这样的方式,人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以及维护和平的重要性。
二、信息表格
| 项目 | 内容 |
| 日期 | 每年12月13日 |
| 设立时间 | 2014年 |
| 设立目的 | 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
| 主要活动 | 国家公祭仪式、默哀、献花、参观纪念馆等 |
| 历史背景 |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
| 遇难人数 | 约30万同胞遇难 |
| 纪念意义 | 警示后人铭记历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世界和平 |
| 地点 |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
通过了解国家公祭日的由来和意义,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历史记忆,激发民族责任感,推动社会向更加文明、和平的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