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项令翻译】《强项令》是《后汉书·酷吏列传》中的一篇短文,讲述了东汉时期一位名叫董宣的官员,因刚正不阿、执法严明而被百姓称为“强项令”的故事。本文通过董宣与皇权的对抗,展现了古代士人坚守正义、不畏强权的精神风貌。
一、文章
《强项令》主要讲述的是董宣在担任洛阳令期间,面对湖阳公主的家奴杀人事件,坚持依法处决,即使面对皇帝的干预也不退让,最终赢得百姓尊敬的故事。文中通过董宣的言行,体现了他刚正不阿、秉公执法的性格特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清官的推崇。
二、关键内容对比表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出处 | 《后汉书·酷吏列传》 |
| 作者 | 范晔(南朝宋) |
| 主人公 | 董宣,字少季,东汉官员 |
| 事件背景 | 湖阳公主的家奴杀人,董宣依法惩处 |
| 冲突点 | 董宣与湖阳公主、皇帝之间的权力冲突 |
| 人物性格 | 刚正不阿、不畏权贵、执法如山 |
| 主题思想 | 表扬清官精神,弘扬法治理念 |
| 历史评价 | 被誉为“强项令”,象征正义与勇气 |
三、翻译与解析
原文节选:
> “帝怒,谓宣曰:‘强项令,去!’”
翻译:
> 皇帝生气地说:“你这个倔强的县令,走吧!”
解析:
这句话体现了皇帝对董宣不服从命令的不满,同时也反映出董宣的坚定立场。尽管面临皇权的压力,董宣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愿屈服,这种精神在当时极为难得。
四、启示与现实意义
《强项令》不仅是一篇历史记载,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告诉后人,在面对不公与强权时,应有勇气坚持正义,不轻易妥协。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坚守底线,勇于担当。
五、结语
《强项令》虽篇幅不长,但内容深刻,人物形象鲜明,是研究古代政治文化与士人精神的重要文献。通过阅读此文,我们不仅能了解历史,更能从中汲取力量,培养独立思考与正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