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词夺理的拼音和意思】在日常交流或写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词语,它们不仅含义丰富,而且在表达上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其中,“强词夺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不仅在口语中使用广泛,在书面语中也常被用来形容某些人的行为方式。
一、
“强词夺理”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不顾事实,硬要强辩,用不合理的理由来掩饰自己的错误或逃避责任。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用于批评那些明知理亏却还要强行争辩的人。
它的结构是联合式,由“强词”和“夺理”两个部分组成。“强词”指强行说辞,“夺理”指争夺道理,合起来就是强辩无理之言。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强词夺理 |
| 拼音 | qiǎng cí duó lǐ |
| 注音符号 | ㄑㄧㄤˇ ㄘˊ ㄉㄨㄛˊ ㄌㄧˇ |
| 英文翻译 | argue unreasonably / try to justify a wrong position by force |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常作动词使用) |
| 结构 | 联合式 |
| 含义 | 不顾事实,硬要强辩;强辩无理之言 |
| 出处 | 《明史·孙丕扬传》:“其意欲以强词夺理。” |
| 用法 | 多用于批评他人行为,表示对方明知理亏仍强辩 |
| 近义词 | 厚颜无耻、强辩、诡辩 |
| 反义词 | 理直气壮、据理力争、心服口服 |
| 示例句子 | 他明明做错了事,还强词夺理,说什么都是别人的错。 |
三、使用建议
在实际使用中,“强词夺理”多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的不当行为,尤其是在辩论、争论或指责他人时。使用时要注意语气,避免显得过于尖锐或攻击性过强,否则可能引起对方反感。
此外,虽然这个成语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但在文学作品或正式文章中适当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总之,“强词夺理”是一个形象生动、意义明确的成语,了解它的拼音和意思,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观点,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与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