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在税收政策中,"起征点"和"免征额"是两个常见的概念,虽然它们都涉及到纳税人的税负减免,但两者在定义、适用范围以及计算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了解这两者的区别,有助于纳税人更好地理解自身应承担的税负,合理进行税务规划。
一、
“起征点”是指纳税人收入达到某一数值后才开始征税,未达到该标准的收入不计入应税范围。也就是说,起征点是“开始征税”的门槛,低于该金额的收入无需缴税。
“免征额”则是指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直接从总收入中扣除一定数额后的部分才需要缴税。免征额是“扣除后再计税”,即使收入超过某个数值,但扣除后可能仍不需要缴税。
简而言之:
- 起征点:收入未达标准不征税;
- 免征额:收入扣除后才计税。
二、对比表格
| 项目 | 起征点 | 免征额 |
| 定义 | 收入达到一定金额后才开始征税 | 在计算应税所得时,先扣除一定金额 |
| 适用对象 | 通常适用于个人或企业收入 | 通常用于个人所得税等 |
| 计算方式 | 收入 ≥ 起征点 → 征税 | 收入 - 免征额 = 应税所得 |
| 是否累进 | 一般为一次性门槛 | 可能按比例或固定金额扣除 |
| 示例 | 月收入低于5000元不交个税 | 每月可扣除5000元再计税 |
| 税务影响 | 未达标准者完全免税 | 扣除后可能仍免税或少量纳税 |
三、实际应用举例
案例1:起征点
小李月工资6000元,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则其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元,需缴纳相应税款。
案例2:免征额
小王月工资6000元,个税免征额为5000元,则其应纳税所得额为1000元,同样需缴纳相应税款。
虽然两者结果相同,但背后的逻辑不同:起征点是“未达不征”,免征额是“扣除后计税”。
四、结语
起征点与免征额虽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不同。起征点强调的是“是否征税”的界限,而免征额更注重“如何计算税额”。随着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两者在具体政策中的应用也更加精细。纳税人应结合自身情况,准确理解相关政策,以实现合理的税务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