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注词语意思】“起居注”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献,主要用于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行和国家大事。它不仅是官方历史记录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貌。以下是对“起居注”这一词语的详细解释及相关。
一、词语解释
“起居注”由“起居”与“注”两部分组成:
- 起居:指皇帝的日常生活,包括日常活动、饮食、起卧、朝会、接见臣子等。
- 注:即记录、记载的意思,表示对上述内容进行文字上的整理和保存。
因此,“起居注”可以理解为“记录皇帝日常言行的官方文书”。
二、历史背景
起居注制度最早可追溯至汉代,但真正形成制度化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逐渐完善。宋代以后,起居注成为史官的重要职责之一,负责撰写并保存皇帝的言行记录,供后世修史参考。
在明清时期,起居注的编纂更加严格,尤其在清代,设有专门的起居注馆,由翰林院官员负责记录皇帝的日常事务。
三、起居注的作用
| 功能 | 说明 |
| 历史记录 | 记录皇帝的日常行为和政务处理情况,是研究古代政治的重要资料 |
| 史料来源 | 为《实录》《会典》等官方史书提供基础材料 |
| 政治监督 | 一定程度上对皇帝的行为起到监督作用,防止滥用权力 |
| 文化传承 | 反映当时的礼仪制度、社会风俗和政治文化 |
四、起居注的特点
| 特点 | 说明 |
| 官方性 | 由朝廷设立的机构或指定官员负责记录 |
| 真实性 | 尽量客观记录,但受政治环境影响,部分内容可能有选择性 |
| 保密性 | 一般不对外公开,仅限于史官和皇室内部使用 |
| 连续性 | 持续记录,形成完整的皇帝日常档案 |
五、起居注与《实录》的关系
起居注是《实录》的基础材料之一。《实录》是对皇帝一生事迹的系统性编纂,而起居注则是其原始素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中国古代官方史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总结
“起居注”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记录形式,不仅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封建社会的政治运作机制。它不仅是研究皇帝个人行为的窗口,也是了解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起居注,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风貌。
| 项目 | 内容 |
| 词语含义 | 记录皇帝日常言行的官方文书 |
| 起源 | 汉代开始,魏晋成熟,明清完善 |
| 作用 | 历史记录、史料来源、政治监督、文化传承 |
| 特点 | 官方性、真实性、保密性、连续性 |
| 与其他文献关系 | 是《实录》的基础材料 |
如需进一步了解某一段历史时期的起居注内容或具体人物的记录,可继续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或学术研究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