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要闻 > 宝藏问答 >

期期艾艾的典故

2025-11-25 21:07:08

问题描述:

期期艾艾的典故,时间来不及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5 21:07:08

期期艾艾的典故】“期期艾艾”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人说话结巴、不流利。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张丞相列传》,讲述的是西汉时期一位名叫周昌的大臣,因口吃而被后人称为“期期艾艾”。

一、典故来源

据《史记》记载,周昌是秦末汉初的重要人物,曾跟随刘邦起兵,功勋卓著。他性格刚直,敢于直言进谏,但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口吃。每当他说话时,常常重复“期期”、“艾艾”这样的语气词,显得言语不畅。

有一次,刘邦想让周昌担任重要职务,但周昌因为口吃而不敢直接拒绝,只能反复说:“臣……臣……期期艾艾,不能奉诏。”意思是自己口吃,无法接受任命。刘邦听后,虽然觉得好笑,但也理解他的难处,最终还是重用了他。

从此,“期期艾艾”便成为形容人说话结巴的成语,流传至今。

二、成语含义与用法

成语 期期艾艾
拼音 qī qī ài ài
含义 形容人说话结巴、不流利
出处 《史记·张丞相列传》
用法 多用于形容人说话不顺畅或表达不清
近义词 结结巴巴、吞吞吐吐
反义词 娓娓动听、口齿伶俐

三、历史背景与文化意义

周昌作为一位有才能却因口吃而被人关注的历史人物,反映出古代社会对人才的包容与尊重。尽管他语言上有缺陷,但依然受到重用,说明当时对人的能力更为看重,而非仅凭外表或言辞。

此外,“期期艾艾”也常被用来鼓励那些在表达上有困难的人,强调内在能力的重要性,而非外在表现。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期期艾艾”多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对话中,形容某人说话不流畅、结巴。例如:

- “他在台上讲话时期期艾艾,让人听得很吃力。”

- “虽然他期期艾艾地说不清楚,但意思大家都懂。”

五、总结

“期期艾艾”源自西汉名臣周昌的典故,原本是描述其口吃的状况,后来演变为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广泛用于形容说话不流利的情况。它不仅具有历史渊源,也体现了古人对人才的重视和包容,值得我们在学习和使用中加以理解与传承。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