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窍冒火词语解释】“七窍冒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人非常愤怒、激动或烦躁的情绪状态。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情绪表达力,广泛应用于日常口语和文学作品中。
一、词语解释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七窍冒火 |
| 拼音 | qī qiào mào huǒ |
| 出处 | 出自《西游记》等古典文学作品,后被广泛使用 |
| 字面意思 | 指人的七个孔(眼、鼻、口、耳)冒出火焰,象征极度的愤怒 |
| 引申含义 | 形容人非常生气、恼怒、烦躁或激动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情绪激烈的状态,常见于口语和书面语 |
| 感情色彩 | 贬义或中性,视语境而定 |
| 近义词 | 怒火中烧、气急败坏、暴跳如雷 |
| 反义词 | 心平气和、镇定自若、冷静理智 |
二、详细解析
“七窍”在古代中医理论中,指的是人体的七个感官孔道: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一个鼻子、一张嘴巴和一个肛门(有时也指头顶的“天灵盖”)。这些部位被认为是人体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当一个人情绪极度激动时,古人认为“七窍”会因情绪波动而“冒火”,即表现出极端的愤怒或烦躁。
在现代汉语中,“七窍冒火”虽然不再严格遵循古代医学概念,但其比喻意义依然保留,用来形容人情绪失控、怒不可遏的状态。
三、使用示例
-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七窍冒火,冲进办公室质问老板。
- 她因为工作压力太大,整天七窍冒火,连朋友都躲着她。
- 那个孩子被老师批评后,七窍冒火地跑回家,把书包扔得满地都是。
四、注意事项
1. “七窍冒火”属于较为夸张的表达方式,使用时需根据场合选择是否合适。
2. 在正式写作中,可适当替换为“怒火中烧”等更常见的表达。
3. 该成语多用于描述情绪剧烈变化的情景,较少用于客观描述事实。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形式的展示,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七窍冒火”这一成语的含义、用法及文化背景。在实际交流中,合理运用这类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