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进七出是谁的典故】“七进七出”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战斗中屡次进出战场,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毅力。这个典故源自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云的一段传奇经历。
一、
在《三国演义》中,“七进七出”指的是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为了保护刘备的幼主刘禅(阿斗),单骑冲入曹军大营,七次进出敌阵,最终成功救出刘禅并全身而退的故事。这一情节展现了赵云的忠勇、武艺高强以及过人的胆识,因此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故事。
“七进七出”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也常被用来比喻在艰难险阻中反复拼搏、不畏艰险的精神。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典故出处 | 《三国演义》 |
| 主角人物 | 赵云 |
| 故事背景 | 长坂坡之战(曹操追击刘备) |
| 事件描述 | 赵云单骑冲入曹军大营,七次进出,救出刘禅 |
| 出现次数 | 七次进出 |
| 表现精神 | 忠勇、勇敢、顽强、忠诚 |
| 后世影响 | 成为英雄形象的象征,常用于形容坚韧不拔的精神 |
| 常用语境 | 比喻在困难中反复努力、不轻言放弃 |
三、结语
“七进七出”不仅是赵云个人英勇事迹的写照,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古代将士在乱世中坚守信念、奋勇向前的高尚品格。今天,这一典故依然激励着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