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仆后继的词语意思是什么】“前仆后继”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危险或挑战时,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的精神。这个成语不仅具有强烈的画面感,也蕴含着深刻的民族精神和奋斗意志。
一、词语解释
前仆后继:
意思是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用来形容英勇斗争、不怕牺牲、持续不断的精神状态。多用于描述革命者、战士、英雄人物等在艰难险阻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行为。
二、词语来源
“前仆后继”最早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前仆后继,死而不悔。”
后来被广泛使用于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中,尤其是在描写战争、革命、奋斗等场景时,常用来赞美那些不惧牺牲、坚持到底的人。
三、词语结构与用法
词语 | 前仆后继 |
拼音 | qián pū hòu jì |
结构 | 联合式 |
词性 | 动词/形容词(多作形容词)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书面语,尤其是正式或文学性的表达 |
近义词 | 前赴后继、奋不顾身、视死如归 |
反义词 | 畏首畏尾、知难而退、临阵脱逃 |
四、使用示例
1. 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生活。
2. 在抗洪一线,官兵们前仆后继,坚守堤坝。
3. 他为了理想,前仆后继地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五、总结
“前仆后继”是一个充满力量和敬意的成语,它不仅仅描述了一种行为方式,更体现了一种精神风貌。在今天,这个词语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定信念、勇于担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前仆后继”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之一。它的使用范围广泛,情感色彩浓厚,是中文表达中极具表现力的一个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