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是什么意思】“乐不思蜀”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用来形容人安于现状、沉迷于眼前的快乐,而不思进取或怀念过去。这个成语常带有贬义,表示一个人失去了远大的志向和对过去的怀念。
一、成语释义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乐不思蜀 |
拼音 | lè bù sī shǔ |
出处 |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
释义 | 安于现状,沉醉于眼前的快乐,不再思念故乡或过去的理想。 |
用法 | 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贬义 |
近义词 | 安于现状、乐而忘返 |
反义词 | 忧国忧民、思乡念旧 |
二、出处与典故
“乐不思蜀”最早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讲述的是蜀汉后主刘禅在被魏国俘虏后,被带到洛阳生活。司马昭问他是否想念蜀地,他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意思是这里很快乐,不想回蜀地了。
这句话后来被引申为一种安于现状、缺乏上进心的状态,成为了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成语。
三、现代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乐不思蜀”常用来批评那些只顾眼前享乐、不愿努力奋斗的人。例如:
- 他在公司工作几年,就安于现状,乐不思蜀,不再追求进步。
- 她在国外生活得很好,渐渐忘了家乡,可以说是乐不思蜀。
四、总结
“乐不思蜀”虽然表面上是描述一种轻松愉快的生活状态,但实际上它更强调的是缺乏进取心和对过去的遗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在享受当下之余,也要保持对未来的规划和对过去的记忆,避免陷入“乐不思蜀”的误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含义 | 安于现状,沉醉于眼前的快乐,不思进取 |
典故来源 | 蜀汉后主刘禅被俘后在洛阳的生活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批评缺乏上进心的人 |
使用注意 | 带有贬义,不宜用于正面评价 |
通过了解“乐不思蜀”的含义及其背后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成语的文化内涵,并在日常生活中合理运用,避免误用或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