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要闻 > 宝藏问答 >

二战太平洋海战有舰艇遭到近失弹损伤,什么叫近失弹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二战太平洋海战有舰艇遭到近失弹损伤,什么叫近失弹,急到抓头发,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8 05:13:45

二战太平洋海战有舰艇遭到近失弹损伤,什么叫近失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美军与日本海军之间爆发了多次激烈的海战。在这类战斗中,除了直接命中敌方舰船的炮弹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攻击方式——“近失弹”(Fuzed Shell 或 Near Miss),也被称为“近炸引信弹”。这种武器虽然没有直接击中目标,但仍然对舰艇造成了严重伤害。

一、什么是近失弹?

近失弹是指炮弹或炸弹在飞行过程中未直接命中目标,但由于距离目标过近,其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碎片和水下冲击波对舰体造成破坏的一种攻击方式。在二战期间,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近炸引信”(Fuze)的应用,使得这种攻击方式变得更加有效。

二、近失弹如何造成伤害?

1. 冲击波: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可以穿透舰体结构,导致舱室受损、设备损坏。

2. 碎片飞溅:弹片飞散,可能击穿装甲、玻璃或人员。

3. 水下冲击波:对于水下部分的舰体(如船底、潜艇),爆炸引发的水下冲击波会造成结构性损伤,甚至引发进水或沉没。

三、二战太平洋海战中的近失弹案例

战役名称 时间 舰只名称 是否受到近失弹影响 受损情况
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7日 日本海军舰队 直接命中为主
中途岛海战 1942年6月 美军航母“约克城号” 多次近失弹攻击导致进水
莱特湾海战 1944年10月 美军战列舰“印第安纳号” 近失弹造成装甲破损
马里亚纳海战 1944年6月 日本航空母舰“大凤号” 近失弹引发火灾及爆炸

四、近失弹的意义与影响

- 提高打击效率:由于近失弹不需要精确命中目标,大大提高了火力命中率。

- 增强战术灵活性:飞行员或炮手可以在更远的距离上发动攻击,降低被击落的风险。

- 推动技术发展:近炸引信的发明成为现代战争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突破,广泛应用于各类火炮和导弹系统中。

五、总结

在二战太平洋海战中,近失弹是一种重要的攻击方式,虽然未直接命中目标,但其造成的破坏力不容忽视。通过分析历史战役和数据,可以看出近失弹在实战中的实际效果及其对舰艇安全的威胁。这一技术不仅改变了海战的战术格局,也为后来的军事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