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的穴位名称】督脉是中医经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条阳经,起于尾骨端(长强穴),沿脊柱上行,止于鼻柱(龈交穴)。它主要循行于人体的背部正中,与脑、肾、脊髓等重要部位密切相关。督脉共有28个穴位,是人体阳气最盛的经脉之一,常用于治疗脊柱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一些慢性病。
以下是督脉的主要穴位名称及其简要介绍:
穴位名称 | 位置 | 功能 |
长强 | 尾骨尖与肛门之间 | 调理下焦,通便止痛 |
腰俞 | 第四腰椎棘突下 | 治疗腰痛、妇科疾病 |
腰阳关 | 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温阳散寒,调理腰膝 |
命门 | 第二腰椎棘突下 | 补肾益精,强健腰膝 |
悬枢 | 第一腰椎棘突下 | 调理腰脊,通经活络 |
寒门 | 第一胸椎棘突下 | 通络止痛,调和气血 |
脊中 | 第七胸椎棘突下 | 健脾和胃,调理脊背 |
中枢 | 第六胸椎棘突下 | 调节心肺功能 |
筋缩 | 第五胸椎棘突下 | 舒筋活络,缓解肩背疼痛 |
至阳 | 第七胸椎棘突下 | 清热解毒,调理肝胆 |
灵台 | 第四胸椎棘突下 | 安神定志,清热利咽 |
神道 | 第三胸椎棘突下 | 养心安神,清热解表 |
身柱 | 第二胸椎棘突下 | 增强体质,提升阳气 |
陶道 | 第一胸椎棘突下 | 散风清热,通络止痛 |
大椎 | 第七颈椎棘突下 | 解表散寒,通阳祛风 |
哑门 | 枕骨下,发际后1寸 | 开窍醒神,通络止痛 |
风府 | 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 疏风清热,通络止痛 |
脑户 | 入发际4寸 | 开窍醒神,调节头部功能 |
强间 | 入发际3寸 | 清头明目,通络止痛 |
后顶 | 入发际2.5寸 | 醒神开窍,调理头部 |
百会 | 入发际5寸 | 升阳固脱,醒神开窍 |
前顶 | 入发际3.5寸 | 调理头面,通络止痛 |
囟会 | 入发际2寸 | 开窍醒神,调理头部 |
神庭 | 入发际0.5寸 | 清热安神,调理头部 |
素髎 | 鼻尖正中 | 清热通鼻,醒神开窍 |
水沟 | 鼻唇沟中点 | 开窍醒神,通络止痛 |
承浆 | 下唇下方凹陷处 | 清热利咽,调理口腔 |
龈交 | 上唇系带与齿龈交界处 | 调理口腔,通络止痛 |
以上为督脉的主要穴位名称及其基本功能。在实际应用中,这些穴位常用于针灸、推拿等疗法,以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改善多种病症。学习和掌握督脉穴位,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经络理论,并在临床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